孩子的“上进心”怎么培养?父母可以这样做
给别人讲道理,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很多道理你知道,但是如何让孩子也知道,并不是直接告知这么简单。
道理虽好,不经由自己探索即使知道也是没用的道理。对孩子讲道理,不如放手,信任他、支持他、欣赏他,点燃他的上进心,一切你内心认为正确的东西,他自然会接受。因为你是孩子的父母,你陪伴得最多,孩子自然受到你的影响最多。本文的见解也许能答你所惑。
1.孩子为什么不听大人的?
经常听到有人评价自己孩子:如果我不去管他,他都能上天!
这话其实是对孩子很大的误解,孩子本性都是积极向善的,但随着他们长大,孩子之间的差别却日渐增大,不是因为谁的基因里真的藏着叛逆和对抗的细胞,而是因为某些家庭里藏着一些促使孩子不得不呈现出挑战与叛逆的能量。
第一,当父母焦虑与不信任
焦虑这个词最多用在亲子的情绪上面,为什么父母会情不自禁地焦虑呢?最深层原因是父母对孩子不够信任,继而对孩子的未来有很多的担忧。
对于焦虑型的父母来说,假期越长越是难熬,有的期待孩子将上学期落下的功课迎头补上,如果孩子有一丝松懈,就开始愤怒和不满。
有的为了让体弱多病的孩子把抵抗力提高,突然制定寒假锻炼计划,而一旦孩子不配合,或者睡懒觉,他们就大发雷霆,觉得自己的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
因此,每当你觉得和孩子难以沟通的时候,你不妨反思一下,你对她有担心吗?你对他是否真正的信任呢?
第二,当父母出口就是“你应该”
有心理学家说,任何以“你应该”为首的规劝,都是无视他人能力和尊严的耍流氓。
去年看纪录片“镜子“”的时候,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面对记者提问:你为什么不愿意听父母的,回学校去读书呢?
孩子说:我从小就像个机器人,每天吃饭穿衣,学习娱乐样样都要听他们的,他们整天就是一句“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我烦透了。
所以,无论他们多么正确,我就是不想听。
这就是对父母们的当头棒喝。当我们拿自己的人生经验当教科书去指挥孩子,不仅会丧失孩子的主动性,甚至会引来他们的反抗,以对抗父母为目的,不惜牺牲自己的前途。
第三,让孩子为我们的人生补缺
朋友娟子说,大年初一她带孩子去看了“流浪地球”,看完就要求孩子写一篇观后感,而且必须有与天体物理相关的知识,并要求写满一千个字。
11岁的孩子茫然地看着她问:妈妈,物理是什么啊?
娟子蛮横地说: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你不懂的话,可以上百度去查。
孩子又问:那妈妈你学过物理吗?
娟子瞬间无言以对,因为她以往最差的学科就是物理。但正因为这样,让她内心有一种强烈的期待弥补的情结,希望孩子能够奋起直追,一雪她的前耻。
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家庭内部存在了某种隐性的动力,这股动力就是父母未完成的人生目标,希望孩子替自己去实现或者补足。
当然,这对孩子是很不公平的,因为这意味着他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擅长的。娟子的儿子后来怎么也写不好,最后焦躁地把本子撕了,母子俩大干了一场。
2.如何做,可以让孩子自愿向好发展?
|